看今朝,酱香型白酒已经形成燎原之势,但因投入大、周期长、回报慢,企业若没有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坚持和努力,根本无法在酱香型白酒产业里立足脚跟;相反,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在酱香型白酒产业里深耕细作的企业,不仅实现了高质量发展,也获得了生产端、资本端和消费端的多重高度认可。
9月10日,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了“华樽杯”第十三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强名单,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国台酒业”)品牌价值再创新高,以.55亿元位列贵州白酒第三名、中国白酒第十名。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体现。从去年.68亿到今年“超千亿”,国台酒业的品牌价值与市场业绩同步取得了跨越式增长。
同时,年上半年,国台酒业的销售继续保持了高歌猛进、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,迎来了“十四五”开门红。
对此,白酒研究员欧阳千里等第三方观察人士表示,在酱香型白酒热潮中会催熟多个新品牌,但酱香型白酒产业未来依旧是强者恒强的发展格局。
而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,以及酱香型白酒特有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的持续释放,酱香型白酒产业将享受消费升级红利,国台酒业、贵州茅台等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连续多年保持跨越式增长
随着酱香型白酒细分市场的持续繁荣,其他香型白酒企业及业外资本经营主体纷纷进入酱香型白酒领域,比如水井坊、今世缘、劲牌,使酱香型白酒这个细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
然而,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资质、自然资源、资金实力、技术人才和品牌效应拥有更高的壁垒,不是所有入局者都能实现“掘金”的梦想。
与其他香型白酒不同,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、周期更长、投入更大,一个生产周期约为一年,需要二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;而且,基酒要按窖面(酱香)、醇甜及窖底3种典型体和不同轮次酒分别长期贮存,一般要求贮存到三年以上。
一位白酒经销商就直言,国台酒业、贵州茅台等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发展到今天实属容易,不是光靠砸资本,更是坚持长期发展主义的必然结果。“之前也有资本巨头带着几百亿(元)来茅台镇收购酒厂,结果灰头土脸离场。”
早在年,天士力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和贵州省特别是遵义市、仁怀市招商引资的邀请,到茅台镇投资建厂,国台酒业应运而生。
但谁能晓得,直到7年,国台酒业都在专注酿酒、存酒不卖酒,埋头投入、不问回报,当时被称为“国台现象”。
梅花香自苦寒来。从8年到年,国台酒业才尝试启动销售,并迎来第一波快速发展,年利税达到6亿远。
但天有不测风云。年到年,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连贵州茅台都不能“独善其身”,就在这个最困难的时期,国台酒业却做到了“一斤粮不减、一分钱不降、一个人不裁”,并选择“在逆境中向上”,以二次创业的精神,加大酒庄投入,系统推进智能酿造创新。如果没有当时的持续投产扩能,就没有这几年国台酒业市场旺销的供应保障。
厚积薄发的国台酒业,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产量连续增产,质量稳步提升,市场营销快速发展,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,销售连年大幅增长。
正如国台酒业董事长闫希*所言,公司领导班子提前谋划、精准驾驭,“十三五”期间,在生产、销售、科研、管理、品牌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,连续多年保持跨越式增长,为国台酒业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同时,国台酒业还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代言,连续四年入选央视“品牌强国工程”,年品牌价值达到.68亿元,这意味着“十三五”实现了完美收官。
而进入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国台酒业的行业和品类地位进一步彰显,品牌影响力逐步由经销商的层面向消费者渗透,销售仍在高歌猛进,且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这进一步奠定了“大国酱香·国台领航”的品牌和行业地位,并顺利跻身中国一线白酒企业和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。
也就是说,通过20年“学习茅台·做好国台”的思考和实践,国台酒业已是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,年产正宗大曲酱香型白酒近万吨,储存年份酱香老酒3万余吨,还积蓄了产业、产能、品质、品牌、市场、文化、创新及团队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,为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综合基础。
不片面追求基酒产量、始终坚持提质稳产
尽管已经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和超出预期的业绩,但国台酒业、贵州茅台等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依然不敢掉以轻心,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,惟其如此,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目标。
众所周知,酱香型白酒又“火”又“热”,顺应了“喝好酒、少喝酒”的消费需求,有利于酱香型白酒产区的迎头赶上、构建新的行业格局,更有利于产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。
但是,酱香型白酒又“火”又“热”需要亦“冷”亦“静”的思考,企业应要高质量行稳致远的发展,不要资本的泡沫和昙花一现的过热,要将当下的火热变成永久的兴旺。尤其是要坚守产品品质的高质量,因为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。
比如年第4季度,国台酒业一段时间的暂停供货,就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存储时间,少一天都不能出厂,严格践诺“真实年份·品质诚信”。
“即便是在市场快速扩大、供应略显紧张的情况下,我们也不盲目的片面追求基酒产量,始终坚持提质稳产。”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表示,茅台的成功,根子是质量,而国台的榜样,首先是茅台,“所以国台酒业的成品酒供应,更是贮足陈酿,不卖新酒。”
众所周知,作为国台酒业的掌门人,闫希*曾在贵州茅台圆桌会议上讲过“六学茅台”,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对品质的坚守和工匠精神的传承,如今的国台酒业学会了做一瓶国台美酒,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。
国台酒业从原料抓起,投入大量大力、物力和财力在贵州建设自有粮食基地,成立专门的农业公司,确保每一粒红粱正宗。并严格秉承“”的传统酿造工艺和30道工序个环节,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像绣花一样把精致做到极致。
同时,国台酒业积极推进与中国酒业协会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、江南大学、天津科技大学、贵州大学等行业知名科研院所深度合作,搭建科研平台,持续推出科研成果,助力品质提升。
比如国台酒业与中国酒业协会、江南大学联建的中国酱香型白酒酿造研究院成功落户在了国台酒业。还有,红外光谱技术在酱香型白酒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》《主要有机酸及含量对酱香白酒代谢影响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》成果,先后通过孙宝国院士、宋书玉理事长领衔的专家组科研鉴定,一致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另外,借势天士力制药的理念、技术和标准,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,特别是区块链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5G技术等,顶层设计、科学创新、稳步推进智能酿造。用国台酒业的探索,为中国白酒从传统的食品酿造产业走向现代生物产业,由重体力、高耗能、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型的传统工业,走向以人为本、资源集约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,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正是基于二十余年的努力和坚持,国台酒业才逐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喜爱。
“很多人跟我讲,都说好酒是喝出来的,国台更是喝出来的好酒。”张春新就坦率地说,国台酒业能有今天的发展,根子也是质量,“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,茅台不好买,买国台的多了;茅台不够卖,卖国台的多了。”
立业的前10年,国台酒业主要是学习,最近这10年国台酒业已经在逐步地推进创新,不管是年建设的国台酒庄,还是智能酿造的创新升级,都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。
“实事求是的讲,这两年国台也不够卖了。”张春新坚定地认为,市场会比产业跑得快,国台可能将长期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。
尽管酱香酒白酒这几年有了长足发展,但从行业占比看,无论是产量还是市场份额,都没有浓香型白酒的大,产量悬殊还不少,市场更没有做到广覆盖,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。
为此,在拥有国台酒业、国台酒庄、国台怀酒三个厂子的基础上,国台酒业仍会持续加大投入,扩产增能。
“对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而言,优质基酒的稳定供应能力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。”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等第三方观察人士告诉《五谷财经》,酱香型白酒主流品牌持续加大投入,优质基酒产能将进一步释放,优质基酒库存也将更为充足,有利于其持续保障产品品质并扩大产销规模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