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临床行腰穿操作,脑脊液流出提示穿刺针到达的位置是:
A.硬膜外隙
B.软脊膜与脊髓之间
C.硬膜下隙
D.蛛网膜下隙
2.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:
A.A细胞
B.B细胞
C.D细胞
D.PP细胞
3.关于血脂的表述,正确的是:
A.均不溶于水
B.主要以脂蛋白形式存在
C.脂肪与清蛋白结合被转运
D.与血细胞结合被运输
4.氰化物中*引起缺氧的机制是:
A.干扰氧的运输
B.微循环障碍
C.肺换气功能障碍
D.抑制细胞生物氧化
5.患者砍柴时不慎砍伤大腿,深达肌肉且合并厌氧菌感染,伤口处可发生:
A.凝固性坏死
B.液化性坏死
C.干性坏疽
D.气性坏疽
往下翻↓↓↓
查看答案~
1.D
本题考查的是脑脊液的位置。
脑蛛网膜薄而透明,缺乏血管和神经,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,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;脑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,此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;在穿刺时自L3~4椎间隙穿刺,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,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,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;进针约4~6cm时,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,从而抽出脑脊液。
D项正确,穿刺针到达蛛网膜下隙内时脑脊液可流出。
A、B、C三项均错误,排除。
故正确答案为D。
2.B
本题考查胰岛分泌的相关知识。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。外分泌腺分泌胰液。胰液中含有碳酸氢钠、胰蛋白酶原、脂肪酶、淀粉酶等。胰液通过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肠,有消化蛋白质、脂肪和糖的作用。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──胰岛所组成,胰岛主要由4种细胞组成:α细胞(A细胞)、β细胞(B细胞)、δ细胞(D细胞)、PP细胞。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,升高血糖;β细胞分泌胰岛素,降低血糖;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,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α、β细胞的分泌;PP细胞分泌胰多肽,抑制胃肠运动、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。
故正确答案为B。
3.B
本题考查血脂的代谢特点。血脂是血浆所有脂质的统称,包括甘油三脂、磷脂、胆固醇及其酯、以及游离脂肪酸等。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及代谢形式。
A项错误,血脂不溶或微溶于水,在水中呈乳浊液。
B项正确,血脂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,形成亲水颗粒状复合体,称为脂蛋白,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浆中的存在及运输方式。
C项错误,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和脂类组成,因此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血浆脂蛋白被运输,而不是脂肪与清蛋白结合被转运。
D项错误,血浆脂蛋白主要由载脂蛋白和脂类组成,因此脂肪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血浆脂蛋白被被运输,而不是脂肪与血细胞结合被运输。
故正确答案为B。
4.D
本题考查生物氧化相关内容。CN-、N3-能够紧密结合复合体Ⅳ中氧化型Cyta3,阻断电子由Cyta3到CuB-Cyta3的传递。CO与还原型Cyta3结合,阻断电子传递给O2。许多室内的火灾事故,由于装饰材料中的化学物质经高温处理后形成HCN,造成人员的CO、CN-中*,能量代谢受阻,细胞的呼吸作用停止,直接威胁生命。
A项错误,氰化物中*引起缺氧的机制是CN-能够紧密结合复合体Ⅳ中氧化型Cyta3,阻断电子由Cyta3到CuB-Cyta3的传递。
B项错误,氰化物中*引起缺氧的机制不造成微循环障碍。
C项错误,氰化物中*引起缺氧的机制不造成肺换气功能障碍。
D项正确,氰化物中*引起缺氧的机制是CN-能够紧密结合复合体Ⅳ中氧化型Cyta3,阻断电子由Cyta3到CuB-Cyta3的传递,从而抑制了细胞生物氧化。
故正确答案为D。
5.D
本题考查坏死类型的鉴别诊断。由于酶的分解作用或蛋白质变性所占地位的不同,坏死组织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学变化,通常分为凝固性坏死、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和坏疽四个基本类型。其中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,分为干性、湿性和气性等类型。
A项错误,凝固性坏死是指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,坏死区呈灰*、干燥、质实状态,多见于心、肝、肾和脾等实质器官。
B项错误,液化性坏死见于细菌或某些真菌感染引起的脓肿、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,以及由细胞水肿发展而来的溶解性坏死。
C项错误,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通畅的四肢末端。
D项正确,气性坏疽也属湿性坏疽,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。题干信息中,患者砍柴时不慎砍伤大腿,深达肌肉且合并厌氧菌感染,伤口处可发生气性坏疽。
故正确答案为D。
今天也是认真学习的一天!!
热门招聘:
医院公开招聘人,住房补贴、福利待遇佳!
事业单位招聘医疗岗人!
内蒙古、江苏考生注意了!
山东、安徽医疗岗位共招聘人,护理岗需求大,马上报名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