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万不要太过走火入魔了
读《有些“创新”已经走火入魔》
几天前,有朋友给我“推荐”了一篇题为《有些“创新”已经走火入魔》(简称《走火入魔》)的陶瓷专业媒体文章。文中所说的产品,所言的‘创新’,没有点名的企业,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。应该说这些产品、企业及创新我们都很熟悉了,但见到如此评说,还真是闻所未闻。看过这篇文章之后,曾与一陶瓷专业媒体资深人士聊起此文,结果他仅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个字“愤青”,给我一种大有见怪不怪之感觉。说实在的我的整体感觉并不是“愤青”那么简单,而是觉得《走火入魔》一文的评述既不成立,也不负责任,而是自身已经走火入魔太甚了。
《走火入魔》一文给读者强加了些概念定义,文中指出,“让活人买死人砖,足以滑天下之大稽,让人啼笑皆非”。从字面上看这样的结论似乎顺理成章,但略推敲一下,死人砖是什么概念定义,是如文章作者所说的独出心裁地用了些篆刻印章图、用了些甲骨文、金文、阳文或日本古代文字图、用了四象二十八宿图案、用了车马出行图、用了仿青铜器、商周酒器爵、刀兵戈图案的瓷砖,我看文章作者未必能下这样的定义。没有完整的定义前提,这样似乎流畅的结论,倒是让我觉得啼笑皆非,有点滑稽。总让我联想到前几年流行的唐装,唐装大多应用篆刻印章、古文字、象宿等图案,甚至车马出行图、青铜器、酒器图案等等装饰,是不是这样的唐装就成寿衣了?不妨去看看2001年上海APEC峰会的领袖服,以及2008杭州国际友城市长峰会市长们身着的唐装。
《走火入魔》一文“警语”连篇,如:“落后不可怕,可怕的是无知”,“少一点形式,多一点专业和探索精神”,还喻示“行业相关协会领导的肯定”与“几个设计师点评点评”似是被忽悠了,显然文章作者已经站在“很高的高度”了,不知是否知道瓷砖行业主要四大创新方向是“款式、功能、品质、环保”。款式创新就是瓷砖的形式创新,瓷砖作为一种建筑装饰材料,形式创新是其最重要的装饰性所在,“仿竹、仿木、仿石、仿皮、仿金属的瓷砖也因此层出不穷”,仿生正是瓷砖形式创新的重要方向,近几年全球最大的瓷砖展CER-SAIE同样揭示了这样的瓷砖形式发展趋势。行业协会领导的肯定与设计师的点评不见得就没有见地,可以去看看北京地铁五号线(奥运专线)东单站的砖饰,这里应该说无知不可怕,谬误比无知离真理更远。
去年我曾在《岁末谈谈“我看陶瓷”》一文中说“我们的陶瓷专业媒体头顶的是建陶行业的天空,根植的是建陶行业的沃土”。如果认为“中国陶瓷行业人士的智慧才学和气焰,令行业人士将立异变成了篡改,将模仿赞誉为潮流,将剽窃标榜为学习,将艺术变得庸俗,将急功近利视为生存之道,将小智慧当作大聪明”。你可以不需要这片天空、不需要这块土地,但也千万不要用“让活人买死人砖”、“活死人墓”这样的恶*词汇来形容老百姓或设计师或制造商的欣赏水平与装饰水平,千万不要太过走火入魔了。